English

全力以赴打赢新世纪人才争夺战

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解决科教结合与大力发展社区高等教育两大问题
2001-02-19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李陈续 我有话说

本报讯刚从欧洲考察11所国际知名大学归来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提出,国内高等教育要从国际发展战略出发,在快速发展中居安思危,要全力完善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体制,努力打赢新世纪人才争夺战。

曾在欧洲工作多年的朱清时院士,从欧洲国家对中国科学家的礼遇,从国外同行对中国留学生的高度评价,看到了国家的强盛,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实力。作为一位科学家和教育家,朱清时也敏锐地发现,欧洲许多大学自然科学专业的本土招生正出现迅速下降的趋势,像亚琛大学的电子工程专业,每年招生700人,但报考人数只有400多人,研究生生源更是严重不足。这些高校正在把生源的目标集中在中国,中国人才正成为发达国家的重点争夺对象。帕多瓦大学物理系主任Toigu教授“欧洲要保证科技竞争实力,非常需要中国人才”的直言,和国际知名大学咄咄逼人的国际化步伐,使朱清时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激烈的人才争夺硝烟。他大声疾呼:“21世纪的人才竞争空前激烈,中国的高等教育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就会在竞争中吃亏,就会输掉这场新世纪人才争夺战。”

“要赢得这场人才争夺战,国内的高等教育要尽快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要解决国内科研机构与大学如何合作的问题,使有限的科研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朱清时说,国内专业科研机构有最好的装备,研究水平高,但缺乏年轻人才。而高校拥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却缺乏足够的课题和设备,而这两点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欧洲,专业科研机构往往设在大学内,或是与高校距离很近,关系十分密切,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效果很好。他认为,与国外相比,国内之所以是“两张皮”,主要原因一是成果考评体系和标准往往过于注重形式,比如合作署名只计第一作者,而国外如法意等国则是合作双方实现双赢;二是国外对两者的管理有明显区别,英法德意等国的专业科研机构均没有学位管理和授予权,促使科研机构必须注重与大学合作。朱清时认为,办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科研和一流的教学,不解决这个问题,难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更难以留住一流人才,更不用说打赢这场争夺战。

“另一个问题是国内高校的发展模式必须要适应新世纪人才竞争的要求。”朱清时认为,近几年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势头很好,这是为国内外所公认的。但是,从国际发展战略出发,也存在着高等教育普及与教育资源紧缺的深层次矛盾。他说,欧洲四国以及美国的高等教育主流模式是普及型大学与培养尖子人才的精品大学相辅相成,各司其职。在法国,一方面有像巴黎高师和巴黎高等理化工业学校这种每年只招生200人的精英学校,也有只要学生高中毕业成绩合格即可缴费注册入学的普通学校;在美国更是以大量的社区学院来解决高教普及的问题。对近年来国内的高校扩招,朱清时认为,按照中国的国情,这是提高大学普及率,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必要举措;但是,国内重点大学一定要量力而行,且不可以降低质量或是延缓进一步提高质量的进程为代价,要像国际知名大学一样,珍惜学校的品牌和声誉,真正保证为国家培养出国际水平的拔尖人才。朱清时指出,中国的人口包袱沉重,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应多种形式办大学,借鉴欧美经验,大力发展宽进严出和就地招生的社区高等教育;同时,努力创建若干所一流大学。“没有区别的盲目扩展规模和没有区别的盲目攀高争优,都会有损于中国在21世纪的人才竞争实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